12月31日上午,2014年最后一期“百家讲沭”在临沭县新华书店举行,主题为“回忆郯东北第一办事处(临沭县前身)第一任主任王卓人”,通过讲述郯东北第一办事处(临沭县前身)第一任主任王卓人的生平事迹,回顾革命历史,迎接新年的到来。
讲坛在红色歌曲《党旗更鲜艳》中拉开序幕,主讲人为王卓人的女儿王桂圆。王桂圆以其对父亲的生前了解,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介绍了王卓人当年为革命洒热血的故事,让现场的观众通过王卓人看到了革命战争时期,勤劳、勇敢、智慧的临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守沭河防线,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毁家纾难,不怕牺牲的英勇品质和精神。
“百家讲沭”公益大讲坛活动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县广播电视台、县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的品牌民生栏目,是一个具有临沭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旨在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和人才力量,挖掘、普及、推广本土文化,传播临沭特有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和现代文化,通过临沭人讲临沭故事,提炼地方特质,展示丰厚内涵,传递临沭声音,共建文化强县。
“百家讲沭”公益大讲坛突出公益性、知识性、社会性、普及性、开放性,主讲者为县内外专家学者、草根明星、部门领导、业内精英,内容涉及人文历史、节庆民俗、名人佳话、探史溯源、道德文明、励志教育等多个方面,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目前已成为全县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公益讲坛,为建设富庶秀美幸福临沭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百家讲沭”公益大讲坛自2014年7月1开讲以来,共举办了六期,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了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学生在内的不同群体听众到现场听讲。讲坛录播后经过后期剪辑,通过县电视台、临沭网、临沭客户端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以其前瞻的定位、鲜明的特色和亲切的风格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好评不断。(张欣)
链接:王卓人生平简介
王克倬,字卓人,临沭旺南庄人,1893年生,7岁入私塾。后考入郯城县高级小学堂。
1916年,到济南,以代人写家书、诉状等聊以度日。后考入济南市政所当录师,因在《拒毒月刊》发表《鸦片毒害史》颇有见地,被推荐到万国拒毒会山东分会当干事,负责编辑《拒毒月刊》数年。
1921年后,曾先后担任《实业新闻》日报,大北通讯社和《济南晓报》编辑及主笔,对时政猛烈抨击,为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张宗昌所忌恨,《实业新闻》被迫停刊。
北伐战争爆发后,1927年春,在“国民革命军苏鲁边区游击总指挥”梅仲衡动员下,克倬组织军队,迎接北伐,被委任为第三师师长,在临郯一带开展活动,组织地方武装。北伐失败后,回家隐居10年之久。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立即投入火热的抗日斗争中,除自己奔走于抗日外,将家中4个青年人都动员出来参加了抗日,一时在郯东北被誉为全家抗战的革命老人。
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攻克郯城县马头镇,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他任建设科长。1940年1月,解放国民党郯东北办事处驻地南古庄,成立郯东北办事处,他任办事处主任。正是在他的领导下,临沭抗日根据地才逐步得到扩大和稳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到省救济会任科长,后调北京市建材工业局干部学校任总务主任。1964年退休。“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曾入狱9个月。后“保外就医”,释放回家,不久双目失明。1972年1月去世,终年80岁。1979年1月,临沭县革命委员会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