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临沭清风 > 清风文苑 > 正文

坚持和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

来源: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14-04-15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全党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强调要以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为重点,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作好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洗洗澡”“治治病”,则是要充分发挥组织、同志的批评教育和互帮互促作用,抓好自我批评和相互鉴戒。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其关键和实质就是要始终坚持和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汲取优秀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不断总结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探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形成的一大优良作风。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明确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修身养性、达至理想人格的重要环节。孔子主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焉”,倡导“吾日三省吾身”,极为重视自觉反省、自我批评。孟子则肯定“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毛泽东早在1921年1月28日复函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彭璜时,就彼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足做了深刻、尖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正因闻过则喜、闻过则改,坚持并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我们党才始终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任何个人对某个问题提出的见解、看法都只是意见,而意见往往是既有所见、又有所蔽,既有正确的因素、又有错误的成分。只有经过不同意见的争论、观点的批判、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意见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谬误的。个人意见的局限决定了受它指导的个人实践也往往难免存在错误。任何个人,包括党员干部,都应当承认在工作、生活中会存在种种不足、缺点乃至错误,都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纠正错误,培养理想人格,实现自我提升。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化解党内矛盾和增强党的团结的保证。我们党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由于受阅历、学识、认识能力、价值观念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普通党员之间、普通党员和党的领导之间、党的不同层次领导之间,在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决策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和分歧,也就是存在种种矛盾。只有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过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不断地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统一认识,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以提升自我和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能不能坚持好、正确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关系到党的团结统一和党的执政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广大党员必须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把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作为提升自我能力、爱护团结同志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正确地对待组织和同志的批评。我们党既是一个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明确宗旨、严密组织和严明纪律的党,又是由全体党员共同组成的有机体。每一个党员的能力素质、形象作风如何,都会影响到党的形象、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能。由于我们在认识、把握自我时常常会出现偏差,甚至自我感觉良好。这就需要广大党员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组织、同志的批评,真正经常性地采用“洗洗澡”“治治病”两个步骤,借助组织、同志的批评教育和互帮互促,以克服缺点、修正错误。
  从净化党的组织肌体和关心爱护同志的角度用好批评武器。不注重相互批评,党内就会一潭死水,就会看不到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甚至会由于小问题而酝酿成大问题。不坚持党性原则、正确地开展批评,就会破坏党内团结,影响到党的组织肌体健康,小则损害党的形象,大则危及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广大党员要从党性原则和党内组织生活纪律出发、从有利于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和关心爱护同志出发,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开展批评时,既不做无原则的“好好先生”,又不违反纪律原则借机打击报复甚至攻击污蔑,真正做被批评者的诤友,帮助被批评者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让对方在思想上认识到危害,在行动上找到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有效途径,真正达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增进团结的目的。
  从改进工作作风和实现自我提升出发认真开展好自我批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开展自我批评,既是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内在要求,又是每个党员防微杜渐、扬长避短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就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特点而言,在社会交往中,往往有着一种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的倾向,因而极容易有意或无意地将自身思想上、行为上存在的瑕疵和缺点掩盖起来,有时甚至连自己都难以发觉。由于问题的潜在性甚至隐蔽性,在组织生活中,常常难以被组织、同志所深入了解和把握,大多数情况下,大家主要是针对那些显在于外的问题来开展批评,对于难以为他人察觉的、潜在的问题,则需要党员以对自己、对党负责的高度自觉,经常性地“照镜子”“正衣冠”,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和自我剖析,以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克服实践过程中的不良现象以不断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实效
  由于人性自身固有的弱点,要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评往往比较难,而在一个组织中,要客观公正、无私无畏地对他人进行中肯的批评更难。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需要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着手,着力克服三种不良现象,真正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与效果。
  在思想认识上,要克服三种不良的心理倾向。从党的组织生活实践经验来看,许多同志在面对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种较为普遍的不良心理倾向,即畏惧心理、懈怠心理和从众心理。畏惧心理是指因害怕打击报复、秋后算账等而不敢对他人、特别是不敢对上级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懈怠心理是指因忙于事务而以消极应付心理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既不审慎、客观地指出他人的不足、缺点错误,又不严肃地反省自己的问题,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从众心理是指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随大流,顺从别人的看法、见解,批评他人与自我批评了无新意、无的放矢。只有克服这些不良心理,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行为实践上,要消除“六多六少”的现象。由于对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本作用的认识不够,党内极少数同志在坚持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时,往往存在着诸多不必要的顾虑,导致在组织生活中存在着“六多六少”现象:自我批评多、批评他人少,领导批评多、群众批评少,浅层批评多、深入批评少,枝节问题批评多、原则问题批评少,背后批评多、当面批评少,正面肯定多、负面挑刺少。“六多六少”现象的存在,极易导致批评与自我批评不痛不痒,流于形式,难以触及问题与根源,更难于找到有效的改进对策,违背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初衷,严重削弱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效果,必须下决心和予以消除。
  在制度机制上,要防止批评与自我批评“一阵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近一年来,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日渐浓厚,产生了积极影响,党风、政风显著好转,这集中体现在“三公经费”开支明显减少和有效遏制了某些党员干部“四风”不良习气等方面。但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锤炼广大党员的党性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绝不能“一阵风”,任何时候都不能降低标准,必须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我们党特别是党的组织、纪检部门,要进一步在制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在创新工作机制和加强党员的教育引导形式上做文章,以确保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常态化,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效。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 执笔:王向清、赵猛、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