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临沭清风 > 清风文苑 > 正文

欧洲社会民主党的转型与困境

来源:人民论坛发布时间:2014-04-15

   社会民主党,有些国家又称社会党或工党,是当今欧洲政坛的主流左翼政党,是战后欧洲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社会民主党转型和调整的核心动因是要复兴社会民主主义,实现上台执政的愿望。其主要措施是,在思想上,各党逐步地淡化传统的社会主义主张,更多地接受了新自由主义主张;在组织上,由工人阶级政党进一步向“全民党”转型;在理论政策上,更多地借鉴乃至接受了历来属于保守主义的传统主张。这种调整与转型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托尼•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德国格哈德•施罗德领导的社会民主党以及法国里昂内尔•若斯潘领导的社会党为代表。他们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英国体现为第三条道路,德国是所谓的“新中间道路”,法国则要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其核心是要在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保守主义之间革新社会主义。
  在第三条道路等称呼的指引下,欧洲社会党人在实践中抛弃了意识形态的信条,崇尚“没有什么左派、右派区别,只要行得通就是好政策”。这些改革措施确实一度导致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使当时欧盟15个成员国中出现了13个中左政府,出现所谓“粉红色的欧洲”。但与此同时,改革措施也引发一系列问题和挑战。2009年6月,欧洲议会选举,英、法、德等大国的左翼候选人纷纷败下阵来,中间偏右的主流派候选人普遍胜出;甚至少数极右的党派候选人也跨越“门坎”而首次当选。在左右竞争的政治格局中,左翼显然处于劣势。
  令人感到费解的是,历史上每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往往是左翼政党在选举中比较容易胜出的时机,因为危机反映了自由放任式的资本主义的弊端,这时则需要主张国家干预的社会主义者上台治疗病症。但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恰恰相反,选民并不买左翼的账,左翼政党遭受重挫。德国社会民主党得票率仅为20.8%,创下该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任何一次全国性选举中的新低。同样遭受打击的还有英国执政的工党,该党不仅以大比数输给竞争对手保守党,而且还被力量单薄的英国独立党打落到第三位,严重动摇了布朗首相的管治威信,致使英国工党迎战2010年选举信心受挫!
  欧洲议会左翼选举失败的最直接原因是,面对金融危机,左翼没有提出一套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多年来,欧洲社会党人虽然一直在警告批评无节制的市场经济会带来恶果,但只是批评,没有提出被广泛接受的政策。从如何保护劳工的权利到怎么样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再到是应该保护社会福利制度还是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等重大问题,各党都有政策分歧,难以形成共识性政策,从而不能展现社会党人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但从深层次分析,左翼政党屡次挫折和失败,也折射了社会党人在全球化背景下转型及由此产生的涉及意识形态、组织基础、执政联盟和执政策略而造成的身份危机。
  在传统的政党政治中,意识形态的鲜明差别是各主要政党的标志之一。与保守的右翼相比,左翼政党尤其强调自己的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特征。但在过去几十年,尤其是最近发生的社会民主主义复兴的十几年中,无论是英国工党还是大陆的社会民主党,在实现政党的现代化过程中,恰恰是淡化意识形态,强调超越左右,走第三条道路,要在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间进行折中。因而,许多社会党强调实用主义,淡化意识形态,主张“少谈一些主义,多解决一些问题”。这样在许多党内,不仅意识形态被束之高阁,而且政治家谈到意识形态这个词汇就有点别扭。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既非左派又非右派,我就是我;旧的意识形态已被历史的力量所压倒,我只对当前产生效果的东西感兴趣”。无论是英国工党的第三条道路还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中间道路”,其实质是放弃社会主义目标,接受新自由主义主张。
  这样,工党及社会民主党在实践中虽名为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但却行新自由主义之实,强化了新自由主义及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力量,社会主义被逼入墙角。一旦金融危机爆发,新自由主义的弊端暴露无遗,一度被宣称为灵丹妙药的意识形态黯然失色,回顾过去似更不现实。由此,社会民主党人陷入意识形态的茫然状态。(史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