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干部反思自己违反廉洁纪律的问题时谈道,有些事明知不妥也并非己愿,但拗不过“入乡随俗”的说辞,还是糊里糊涂随大流犯了错误,感到后悔不迭。
看过一篇文章里提到“党员干部,听到这10句话你要小心”:“赏个脸”“帮帮忙”“都这样”“人之常情”“小意思”“就这一次”“保险没事”“别做绝了”“趁着现在”以及“不就那么点事吗”。在官场、商场等人际交往场合中,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呢?
是的,不光耳熟,而且其中含义在一定环境下相当微妙。比如,“小意思”可能意味着一笔巨额贿赂款项,而“帮帮忙”有时也许是一桩特殊“利益输送”。在不少贪腐大案中,人们都会发现类似说法和类似故事。这样的套路,大家都懂,无须多说。
这里要说的是,我们通常所谓的“入乡随俗”。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随”是一种必要礼貌,并无不妥。比如,到民族同志家里做客,客随主便,朋酒斯飨,小酌一杯,这当然不可简单以大吃大喝论;回老家过年,给亲戚朋友带些礼物表达亲情友情,也当然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礼尚往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俗,这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党纪党规从未对正常人际交往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即使是宴请,也说得很清楚,应该避免的是,影响行使公权力的吃请。
坦率地说,人们对什么是无碍的“入乡随俗”,对什么样的“入乡随俗”要有所约束,心中是有数的。关键还是,如何妥善处理。
都是饭局,领导干部出席宴会与老百姓之间聚餐,含义可能有很大不同。接受谁的宴请、什么理由宴请、何种形式宴请,大有讲究,绝非“赏脸”那么简单。出席宴会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务行为;是单纯聊天叙旧,还是另有含义,大有学问。正像某贪官所说,他以权谋私的重要一招,就是选择性出席饭局。最简单的事是吃饭,最不简单的事也是吃饭。因为有些“入乡随俗”可能就是隐秘交易。当然,也没有必要把日常生活“政治化”“公务化”,弄得“草木皆兵”。这里要说的是,要考虑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不能随随便便,我行我素。领导干部喝得酩酊大醉,胡言乱语,那就是丑闻,会造成恶劣政治影响。
又如,政府采购的刚性要求不可含糊,有些“入乡随俗”做法掺和进来就会乱套。“反正是公家的钱,买谁的不是买呢”“这次就不招标了,下不为例”“虽然不太合规,但别的单位就是这样办的,没事”……有些时候“入乡”才发现有些潜规则年深日久,不“随”就不好办事,并不是说所有人都准备在“随俗”中捞一把,但这些年反腐实践表明,不少贪腐行为就是以“入乡随俗”为借口的潜行肆虐。这方面教训实在太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面所列举的10句话,以及与这些话相似的“亚文化”,确应引起我们警觉。人非草木,焉能无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纪律与人情、原则与变通、制度与习惯,等等,是不能混淆甚至代替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方面,有些习焉不察的说法,乍听没什么毛病,但不加分析地接受,就可能潜伏着廉政风险;另一方面,不能没头没脑地“随”,而要先“问俗”——是不是符合政策法律规矩,是不是符合党员干部身份,是不是被人利用办不该办的事。
不合法不合规的“俗”,再小也不“随”,再“拗”也不从!这样做,对人对己没有任何坏处。同时,这也是增强党的观念、纪律意识和党性修养的重要一环。(米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