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上的农业作物郁郁葱葱,万亩良田长势喜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黑龙江省抚远市纪委监委持续开展黑土地保护专项监督,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图为该市纪委监委干部前往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相关情况。 战金雷 摄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也是全球目前唯一一个针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立法。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我国东北黑土地由于有机质含量高、腐殖质多,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但由于过度利用、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黑土地正在快速退化,变薄、变瘦、变硬。而一些地方、部门责任缺失、敷衍应对,监管不足、措施不力,形成监管盲区,甚至为盗采倒卖打开方便之门,导致黑土地退化问题日趋严峻。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我国此前已经先后颁布多项相关规划、政策,而黑土地保护法的实施,将黑土地保护上升到了法律层面。黑土地保护法只有38条,但明确了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是“小快灵”立法的成功实践。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黑土地保护职责,也明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义务,农业投入品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义务等,体现出全社会保护黑土地的理念。特别是该法明确对截留、挪用或者未按照规定使用黑土地保护资金的、对破坏黑土地的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至开除处分,划定了底线红线,彰显出保护黑土地的鲜明态度和强劲力度。
推动保护黑土地,纪检监察机关责任在肩。落实黑土地保护政策打折扣、搞变通、弄虚作假,是黑土地保护和治理不力的突出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政治监督,精准规范用好问责利器,压实党委政府主体责任。通过开展专项监督,细化任务清单,聚焦涵养黑土地不力、惠民富农政策落地不实等问题,及时跟踪督促,推动问题整改。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就是保护中国人的“金饭碗”。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施行让黑土地保护迈入新阶段。把黑土地用好养好,既要筑牢法治屏障,也要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方式等,多措并举,久久为功,让古老的黑土地焕发新生机。(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