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临沭清风 > 观点 > 正文

涵养“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定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时间:2019-05-20

“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所谓能贫,即甘于清贫、乐于守穷,这是一种清醒的心智、恬淡的心态,也是为官者应有的信仰、信念和道德追求。有了这样的心性和品格,方能做到心如磐石,涵养“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定力,守住“与其浊富,宁死清贫”的操守,抗得住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诱惑,顶得住人情冷暖、事态无常的侵扰。事实上,历史上的清官廉吏,不少都是心如磐石、意志坚定之人。

  春秋时期,韩宣子为晋国正卿,在朝廷之中地位显赫,家中却很清贫,每每想起自己位居正卿却家贫至此,心中不免悲哀。叔向知道后,便前来祝贺。韩宣子十分奇怪,认为自己虽然有大官之名,却没有大官应有的财富,不能像其他官员那样请客饮酒,正愁没有办法,哪里值得祝贺呢?叔向则说,有个郤昭子,家里有好几个人做大官。他依财仗势、横行霸道,结果一家人不得善终。因此,居高位而能保持清贫,是值得道贺的事。

  常言道,禄无常家,福无定门。《国语》中记载的这则“叔向贺贫”的典故,之所以能被人们传颂至今,就在于其蕴含的深刻寓意,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从政者秉持操守、居官清廉的要求,也表达了黎民百姓的美好期待。老子曾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祸福相依的观点,同样蕴含在“贺贫”之中。试想,一个手握重权的高官,却仅仅靠着一份固定的工资来养家糊口,百姓怎会不爱戴他呢!

  叔向作为晋国贤臣,以品格正直和富于才识而闻名于世,其秉持的“修德重于积财”的观点,与孔子所倡导的“君子忧道不忧贫”如出一辙,被尊称为“古之遗直也”。他在“贺贫”之中,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道出了一个简洁的道理:居贫修德是福,忧贫丧德是祸。不仅如此,他还从安贫乐道的角度,提炼出一条“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处世信条,劝其“忧德之不建”,不要“患货之不足”,让韩宣子听后如醍醐灌顶,喜不自胜。

  当今社会,诱惑多、考验多,从政者能不能做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非常关键。身为党员干部,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赢得百姓的口碑,就必须读懂“叔向贺贫”中的潜台词,练就坚如磐石的定力,做到在喧闹中沉静、在利欲中淡泊、在诱惑中却步,以甘当“贫官”为荣。

  方志敏同志在其所著的《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逐梦前行的新时代,要想做到信念不缺失、精神不滑坡,当好奋进者、圆梦人,就要自始至终守住“能贫”“能穷”之宝,在“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中坐得端、行得正、走得稳,进而走出小我、冲出自我、塑造大我。(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