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沭县以重点村(社区)提级监督试点为契机,以提势能、增动能、促效能为重点,聚焦“六个提级”,创新“三+”模式,不断推动监督重心下移,促进提级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线下+线上”,强化制权势能。围绕“小微权力提级约束”,“线下”规范权力运行,“线上”加大权力公开,做到上下衔接、协同发力。“线下”全流程规范。立足“再监督”定位,督促农业农村、民政等16个职能部门对村级权力再起底,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梳理“三资”管理、工程建设等村级权力事项6类69项。本着“从严约束、简便易行,一项权力、一套流程”的原则,再造权力运行流程图,优化办事流程42个,减少办事环节13个,引导干部照单履责、依图用权,群众照图办事、按图监督。针对小微权力易发多发问题,明确村级小微权力“负面清单”32项,编印手册发放到9个试点村“两委”干部,为村干部用权划出红线、列出底线。“线上”全方位公开。研发“临沭村务清”公开平台,在每个试点村设置公开二维码,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查询“三务”有关情况,着力打造“指尖监督”新平台。制定“三务”公开标准,从决策到执行到结果,从会议记录到账目明细到各类凭证,全部第一时间上传平台,县镇两级逐级审核、层层把关,真正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公开。8月份运行以来,试点村已上传“三务”信息520余条,“村务清”平台浏览量达2700多人次。
“织网+联网”,强化监督动能。充分发挥“上对下”监督优势,着眼“织网”强基,致力“联网”增效,构建基层监督常态长效机制。系统集成“织网”。加强党对村级事务监督的领导,结合村“两委”换届,严格落实“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原则上由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兼任”的要求,9个试点村全部实现“一肩挑”。向下延伸监察职能,在9个试点村分别成立监察工作联络站,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一体运作,负责监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探索设立廉情工作站,整合镇街包村干部、村务监督委员会、监察工作联络站、党员群众四支力量,建立起“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督模式。融合贯通“联网”。建立“4+N”工作机制,促进县、镇、村三级联网。“4”指“四同时”制度,即试点村党组织书记廉政档案在向镇街纪(工)委报备的同时,向联系纪检监察协作区报备;试点村党组织书记重大事项在向所在党(工)委报告的同时,向纪检监察协作区报备;县纪委组织镇街廉政谈话时,试点村党组织书记同时纳入谈话范围;镇街包村干部、联系纪检监察协作区同时参加试点村重要会议。目前,已对9个试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廉政谈话;纪检监察协作区备案管理9个试点村党组织书记廉政档案,派员参加村级重要会议20余次。“N”指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教育。结合县委第十四轮巡察,将3个试点村纳入巡察范围;探索“一察两报告”制度,结合巡察对试点村进行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精准“画像”,靶向整治突出问题。同时,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引导试点村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直办+直管”,强化惩治效能。坚持一体推进“三不”理念,以直办促震慑、以直管促治理,统筹做好惩、治、防文章。线索举报直达。在试点村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灵活运用“临沭村务清”二维码、沭水清廉“微举报”等载体,多层次、多渠道受理群众举报。建立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联点包村制度,定期入村接访、调研指导,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现已直接受理问题线索6件。重点案件直办。开展试点村“线索清仓”行动,对10件问题线索综合研判、分类处置,分别建立直查快办、督查督办工作台账。对涉及“一把手”、反映问题清楚、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线索,由纪检监察协作区牵头直查直办,做到快查快结,形成有力震慑。对其他问题线索交由镇街纪(工)委查办,纪检监察协作区全程督办,确保查清查实查透。截至目前,纪检监察协作区已直查直办问题线索6件,督查督办4件,立案2件。监督建议直管。扎实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针对日常监督和查处案件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向试点村下发监督建议,督促建立健全人、财、物监管机制,有效扎紧制度笼子,管好“小权力”、遏制“微腐败”,达到以案促建、以案促改的良好效果。